從古典看人生,會激盪如何的心靈饗宴?國立東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於5月13日,在理工二館工四講堂舉辦專題講座,邀請黃光國教授從華人本土社會科學的角度,跟同學暢談青年認識《大學》與《中庸》的意義。
黃光國教授是美國夏威夷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長期在國立臺灣大學心理系任教,後來到高雄醫學大學心理學系擔任特聘教授,退休後成為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榮譽教授。他致力以科學哲學作為基礎,結合東、西方文化,發展本土社會科學。著作有中英文學術論文近2百篇,新出版著作有《中西文明的夾縫:改變臺灣命運的起手式》與《臺灣自我殖民的困境》等書。
國立東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陳復主任在開場時表示:「《大學》與《中庸》是東華課程『從古典看人生:十本古書帶你快樂學習不打烊』中2本重要經典讀本。黃教授以心理學為主軸,並關注中國思想史,一直以來不遺餘力從中思考本土心理學,同時有著開拓成華人本土社會科學的宏願。黃教授有句名言:『對偉大學者最大的尊重,就是不留情面地批判他。』他樂於與學術同仁辯論,相信學術議題愈辯愈明。」
陳復主任表示,今年年底前,時報文化出版公司將出版其所著《黃光國難題:華人本土社會科學的完成與發展》,這本書就是其師生2人的學術論辯成果。下學期黃光國教授將與陳復主任共同在東華開設「中西文明的對抗與整合」這門通識課程,讓東華的同學有機會思考文明根本議題。
黃教授一開始先點出臺灣學術界的癥結問題,他覺得在中國與西方兩個文明交匯的過程中,臺灣常處於尷尬的夾縫位置。加上學術界傾向自我殖民,學者忽略自己傳統的思想元素,橫向移植西方思想到臺灣來,卻沒發展出真正相應的華人本土社會科學。
《大學》與《中庸》均出自儒家經典的《四書》。孔子是世界四大思想家之一,但後人對於如何傳承儒家思想,一直眾說紛紜。宋朝「鵝湖之會」中,有陸九淵一派質疑「堯舜之前有何書可讀?」大家常相信吸收儒家思想,要靠的是頓悟而不是理論。
黃教授覺得這種想法相當程度窒礙中國思想的系統發展,對於傳承並沒有真正深遠的影響。黃教授表示:「未來的日子裡,中國思想要有所發展,務必廣泛吸收西方思想精華,同時梳理自身文化傳統,建構出客觀理論來與西方對話,最終才有望發展出適合華人社會的理論,建立出穩建的學統、道統與政統。」
近來新冠疫情肆虐,黃教授認為它是人類文明一大考驗。同時提醒同學,人類史上最重要的思想改革都出現在疫情以後,如19世紀黑死病瘟疫以後誕生文藝復興。疫情過去,未來30年將是史上最重要的文明轉化契機。具有宏觀意義的中華文化即將要開始,當我們願意跟西方對話,就能在世界舞臺發光發熱。
黃教授最後以曾子的名言勉勵同學:「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他提醒大學青年要成為知識分子,傳統智慧不該被遺棄,而是從社會科學的角度好好整理與傳播,同時作為自己修身的好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