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東華Facebook 東華YouTube 如何到東華
Banner_c1

東華大專生偏鄉服務與學習,豐裡國小書法社從甲骨文認識漢字文化

林冠傑老師甲骨文「目」字群系統教學

林冠傑老師甲骨文「目」字群系統教學

國立東華大學書藝團隊和壽豐鄉豐裡國小展開雙邊合作計畫。在108學年期間,共計實施14週的硬筆書法課程,以「混齡學習」的社團參與方式,研習甲骨文、楷書審美與習作等主題。

目前小學的國語文教學,實施識字與寫字教學多以「以詞識字」的方式。東華大學硬筆書法社團指導老師林冠傑指出,這是一件弔詭的教學弊病,像是教師希望學童認識「樂」這個字,但是學生還不認識它,老師卻教「樂,就是快樂的意思!」導致學童對於「樂、快樂」的字義及字用,皆是一知半解。

為解決「以詞識字」的教學弊病,東華書藝團隊嘗試將甲骨文融入硬筆書法課程與教學,強調字源本義的重要性。像是「樂」字,即是「木頭繫有琴弦」,本義是木製樂器,引申為音樂、快樂之意義。

甲骨文猜字與分組討論

甲骨文猜字與分組討論

東華書藝團隊設計一套語文創新的教材,讓國小學童從甲骨文當中認識漢字的文化底蘊,甲骨文沒有收納的字形,便以晚近的簡帛文字、金文和篆書補充說明。甲骨文從早期的契刻、卜辭功能,以鑽刻和燒灼等方法留存於龜甲和獸骨之上的表徵符號,經由漢字演變,逐漸由圖繪形象轉向線條化的文字符號。

參與的書藝志工認為在備課、教課和觀課的過程,也學習到許多過往不曉得的識字與閱讀策略。透過以字源識讀的方式,更有助於古文閱讀能力。他遺憾地說:「相見恨晚!難怪以前閱讀古文總是有看沒有懂!」

一名低年級學童表示,甲骨文和楷書有相似之處,但也有差異之處。有的變得簡單,有的變得複雜,有的意義改變,有的則是被誤用。透過甲骨文和楷書的相互對照的方式,讓學習硬筆字更加有趣!林冠傑老師則進一步補充說明,學童所分享的,即是減省、轉借和訛變等原則,乃是漢文字學所探討的課題。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