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圖書館於8月5日下午,正值已故國學大師韋政通教授逝世2周年,舉辦韋政通教授手稿捐贈儀式,商請韋教授晚年弟子、國立東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任陳復教授安排典禮來賓,特邀請韋教授的家人、知交、學生與各界社會賢達共同蒞臨與會見證。在簡樸而隆慎的儀式裡,由公子韋昭平先生將《思想的探險》乙書原始手稿,遞交給國家圖書館曾淑賢館長,象徵著80餘件精心整理與挑選的珍貴手稿,正式捐贈並典藏於國家圖書館,裨益永世流傳。
公子韋昭平先生表示,韋教授生前十分愛書,即便省吃儉用也要買書,將書籍視為人類文化的精神遺產,從年輕時喜歡讀書,直至過世為止,六、七十年來從未停止閱讀與寫作。承蒙國家圖書館重視韋教授手稿,尤其特藏組杜立中先生將韋教授手稿視為極有價值的文獻,陳復教授特商請將手稿捐贈給國家圖書館,韋昭平先生特別感謝深圳大學人文學院王立新教授在其間的催生與幫忙,並感謝工作人員的辛勞工作,讓手稿對未來的學術研究能繼續發揮貢獻。
國家圖書館曾淑賢館長表示自上任以來,積極構思並推動當代名人手稿資料的典藏工作,在數位化的時代裡,不僅紙質資料的保存不易,創作媒介的改變,譬如當代作者已逐漸改成電腦打字來寫作,也使得手稿資料越來越稀有。國家圖書館有幸能收藏這些珍貴的手稿,保存與流傳這些當代珍貴的文化遺產,獲得許多作家、學者與名人的鼎力支持,歷年來陸續收錄7萬多件的資料。
手稿除典藏之外,國家圖書館同時也將手稿內容進行數位化的工作,並透過手稿平台系統提供給未來的有識者便利地進行閱覽、欣賞或研究。本次所捐贈的韋教授手稿,由陳復教授與王立新教授共同討論捐贈給國家圖書館的手稿品項,包括有《董仲舒》、《一陣風雷驚世界:毛澤東與文化大革命》與《思想的探險》等著作的原始手稿,還有照片、筆記與講義等,都是極具意義的珍貴資料。
共同見證與會的學人,包括有韋教授的知交國家講座黃光國教授、新儒家著名學者林安梧教授、晚年關門弟子陳復教授、早年韋教授夫人楊慧傑教授學生魯經邦主任、故交張春興教授的女兒張修然與劉永仁兩位畫家賢伉儷、文化大學哲學系陳振崑教授、陽明書院翁林澄院長、鵝湖書院呂榮海院長、溫明仁校長、宋大峯博士、林柏宏博士、葉震博士與晚輩學生等40人。
黃光國教授談到隨著一代學人的逐漸遠去,很樂見國家圖書館保存這些珍貴的手稿資料,提供後來的研究者有機會追溯與整理民國以來學術發展的歷史,透過這些宛如星光的學人研究,串聯成中華文化繼往開來的生命網絡。林安梧教授則是回憶最早認識的韋政通教授,僅是在師門間流傳的討論,直到有機會親自拜會韋政通教授,立刻就被其學風與人格所感動,記憶中韋教授做學問非常勤奮,千萬字的著作都是一筆一畫手寫出來,同時也樂於提攜後進,不吝於給予建議與討論,令人相當感佩。
陳復教授提到韋教授是一位具有風骨的讀書人,儘管他本人對於身後事非常灑脫,但是身為門人學生則無法這麼灑脫,魚群之間相忘於江湖,學人們相忘於道術。陳教授將韋政通教授視為思想的父親,引用明朝心學家錢德洪曾說的一段話:「吾父子之間,庶幾其忘矣!」他已將韋教授晚年個人藏書精選上千冊捐贈給國立東華大學圖書館,現在手稿能由國家圖書館來收藏與展示,實屬韋教授作品遺愛人間的最佳管道。陳教授並表示自己將帶著韋教授的英靈來面對學問的辯證精神,繼續為學術圈做出不懈的奮鬥與貢獻。
張修然女士回憶自己兒時見到父親張春興教授與韋政通教授的交往,尤其在《中國論壇》半月刊的共事,對國家與教育的議題都深為關注,兩人後來在學術上有各自專注的領域,但是,他們最大的共通點都是心中沒有自己,探討的都是學生、社會與未來,這對她的童年成長有深刻的記憶與影響,今天很高興來見證上一代的因緣與情誼。
隨著與會人士訴說對韋政通教授的無限追思,會場洋溢著溫馨與感動的氣氛,熱烈訴說著塵封在記憶裡的往事,使得這場手稿捐贈儀式,展現出另一面關於學問、人格與心性之間交織而成的生命情懷。典禮結束前,陳復教授並特別感謝曾淑賢館長、杜立中先生與王立新教授對捐贈儀式的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