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東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在9月21日下午,於理工二館第四講堂舉辦開學以來首次「通識教育大師典範講座」,邀請書法大師杜忠誥教授與同學分享「反照與微調 - 我也可以讓生命發光發熱」。演講開始前,杜教授特別致贈一幅字給通識教育中心,由陳復主任代表接受,上面書有陸游〈仰首座求鈍庵詩〉的詩,內有「約君同做鈍工夫」的名句,陳復主任表示:「我們辦理通識教育大師典範講座,就是在做『鈍工夫』,藉此滴水穿石,通過前賢貢獻的寶貴經驗,引領青年學子省思與振奮自己的人生,深深感謝杜教授對我們的期許。」杜教授並跟共同教育委員會廖慶華副主委、中文系李秀華教授與吳冠宏教授合影留念。
國立東華大學花師教育學院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劉明洲主任在開場時表示:「每位名家背後,往往是歷練與時間的耕耘。杜忠誥老師出生彰化,曾留學日本,及後考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學博士班,專治古文字學;書法作品曾獲中山文藝獎、吳三連文藝獎及國家文藝獎等。杜老師的書法作品融合了禪道、文學、古文字學、美學等廣博智慧,字裡行間是傳統結合現代的精髓。這次東華大學有幸邀請當代大師光臨分享,是同學們的福氣,希望各位皆有所啟發、收獲滿滿。」
演講開初,杜忠誥教授率先為同學解題及定義。他表示題目「反照與微調 - 我也可以讓生命發光發熱」中的「我」指涉的是臺下每一位同學,因此講座的主角該是同學們的人生。他相信:「人人皆可發光發熱。今天我僅希望以點燈的方式,把你們的心燈都點亮,並為你們的正能量灌氣!」
杜教授表示:「反照」代表自我反省和知病、「微調」是知病以後的自我修正、而「聰明」只是耳聽與眼看的能力。他鼓勵同學們建立寫日記的習慣,發挖自身不足;再來是多閱讀、透過假借他人的聰明,來補充自身的貧乏。不反照,難以知病;不微調,則無從去病。知病去病,就是德、藝成就的通途共法。
杜教授補充:「所有的偉大,一開始都來自不那麼偉大,甚至卑微、卑賤。」人生的重點是學會如何從混濁之中,尊嚴地站起來。因此只要同學們對任何藝術、技術、或記憶感到興趣,就該把所有的時間投放進去。「甚麼是幸福的真義呢?」杜老師認為,就是透過個人學習來自我超越、自我成長,從黯淡無光走到發光。發光以後,甚至可轉化光為熱能,扶助別人一把,從災難中走出來。
席間,杜教授不時以禪學智慧勉勵學子們。他相信人皆有佛性,而佛性就在覺性,亦即感官與心的感受力之間。真正的聖賢就跟平常人一樣,並無三頭六臂。不過比起一般人,聖人更能保持嬰兒的純粹與赤子之心、透過不斷反照與微調,誠實面對自己,達至生命的通透。
演講尾聲,同學們踴躍發問。有學生提出:「如果發現自己一直嚮往的科系跟現實有所距離,該怎麼辦呢?」杜教授回應說,「如果想像跟現實真有所距離,轉系是個選項。但無論如何,切忌跟著人群一窩蜂前進。人人都只能跟隨個人興趣、開發自己最大潛能,成為獨一無二的生命體。」念書非為功名,而是瞭解自己、以及與天地的關係。
最後,杜忠誥教授以「人誠天下無難事」、「一成真金體,不復重為礦。」鼓勵學子們,每個人都是個金礦,純金與雜質混雜;因此人生就是趟修行,都是在去蕪存菁的路途上。演講結束前,通識教育中心陳復主任頒發感謝狀給杜忠誥教授,並與花師教育學院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劉明洲主任合照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