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哲豪
姓名 胡哲豪Valagas Gadeljeman (排灣族)
學歷
國立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民族語言與傳播學系(學士畢業)
國立臺灣大學工學院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畢業)
國立臺灣大學工學院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博士生(攻讀中)
現職
義守大學原住民族學院傳播與設計原住民專班專任老師(講師)
義守大學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執行秘書
經歷
行政院青年諮詢委員
聯合國原住民議題常設論壇臺灣原住民青年代表(LIMA台灣原住民青年團)
臺灣排灣族發富樂安文化發展協會副秘書長
中央研究院民族所原住民訪問研究者
總統府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委員會/文化小組/專案研究助理
莫拉克災後人權策進會籌備會-瑪家部落代表
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專任研究助理
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專任研究助理
原住民族委員會國際青年人才培訓計畫審查委員
原住民族委員會原夢計畫審查委員
傑出事蹟
- 榮獲國立臺灣大學2017年「學生社會奉獻獎」。
- 曾任職總統府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委員會/文化小組/專案研究助理
- 獲聘當選連任兩屆「行政院青年諮詢委員」(本人為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原住民傳統災害知識與原住民傳統領域與性別議題發聲。)
- 獲聘當選臺灣排灣族發富樂安文化發展協會副秘書長(長期推動原住民社區青年培力、組織工作、文化傳承及災後重建議題。)
- 榮獲原住民族委員會獎勵優秀原住民專門人才。
- 獲選文化部(108年)青年文化園丁隊--臺灣青年至東南亞紐澳交流合作補助計畫「南太平島嶼的記憶與連結:台紐原住民青年教育工作坊計畫」,以台灣原住民青年身分前往紐西蘭懷卡托進行移地參訪、教育文化交流。
- 獲頒2019年青春設計節「創意設計競賽-場地設計-金獎(GOLD AWARD)」最高殊榮(擔任指導老師),新聞媒體高度讚賞,也是青春設計節創辦十年首次由義守大學拿下。國內三場展出,綜合表現傑出亮眼,不同地點的策展模式在,使得每一場皆有不同觀眾族群關注,更擴展了不同年齡層的接受度。
- 獲2018年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原住民訪問研究者獎學金(2018.01.01-2018.12.31),協助原住民部落產業發展困境議題「屏東三和村排灣族婦女的紅藜田園勞動與mapapusalasala相互協力之民族誌研究」。
- 獲2017年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原住民訪問研究者獎學金(2017.01.01-2017.12.31),協助原住民災後重建議題「災難塗鴉(catastroffiti):原住民災後空間的塗鴉民族誌調查」。
- 擔任教育部107年補助大專校院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業務執行者:
- 主題為文創人才培育計畫,執行內容分為三大部分:第一《從創作到市場─文創品牌經營管理》,課程安排內容從設計製作、商品企劃、包裝、策展、展示陳列到經營管理行銷,讓學生透過實務學習對文創產業品牌經營有全盤概括性的初步了解,進而能更快勾勒出未來著力的方向。第二籌辦《讓夢想飛─青年論壇YOUTH SPEAK》,完成一場破百人參與的青年論壇講座。第三《文創參訪》規劃校外參訪,安排原鄉文創空間參訪,引導原住民青年學子了解空間概念規劃、商品陳設及工坊經營理念。
- 義守大學執行教育部在地計畫團隊成員:107年教育部USR推動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義起相挺、義同守護原民部落」:社區營造觀光躍升(2018.09.01-2019.12.31) 子計畫三主持人:胡哲豪〈備註:為教育部執行在地計畫,研究地點位在屏東長治百合部落園區災後永久屋,創立跨部落協商會議及長者會議推手〉
- 協助屏東縣瑪家鄉瑪家部落持行原住民族委員會計畫:107年度原住民族土地或部落範圍土地調查及劃設計畫:瑪家部落(Makazayazaya) 土地或部落範圍土地調查及劃設(2018.11.01-2019.04.30)〈備註:擔任傳統領域劃設協調與執行專業人士〉
- 受邀擔任新北市政府原住民族行政局烏來泰雅民族博物館106年度「駐在泰博館‧編織烏來泰雅事—青年博士研究生駐館人員」(註:協助原鄉部落田野調查工坊及培訓在地族人以在地觀點發展田野技法)
- 創立「Puvalung:城鄉共學+原住民社區參與規劃意識坊」培育屏東禮納里、三和村在地青年族人解決原鄉土地議題。
得獎感言
首先很感謝母校與校友們的支持,讓我能獲選為第3屆母校傑出校友之殊榮,時值母校創立26年之際,倍感榮幸。我畢業於原住民民族學院民族語言與傳播學系(95級),這個學院培養我成為原住民族群與部落的需要,我也從這個學院習得非常多寶貴的知識與品德涵養,讓我畢業之後知道未來的目標與方向。
東華畢業之後,我是當時原民院首位考上台大研究所的原住民籍學生。我會重提此事,是因為我要藉由這個機會再次感謝我的母校及原住民民族學院所有的教授們與行政助理,若不是你們細心的關心與陪伴學生,我沒有信心與毅力完成大學階段的課業。若不是你們的鼓勵與叮嚀,我至今都找不到立足點。從前我是自卑、找不到人生價值,然而在每一次學習、參與族群社會議題的過程,我更加瞭解自己。碩士班畢業後,我到義守大學擔任原民專班的講師,我把過去社運議題帶入班上,與學生分享過去經驗,亦師亦友。擔任教職也是受到過去在東華原住民民族學院的影響,我希望未來能繼續培養我們的原住民學生,幫助學生找到屬於他的天賦。未來,我也期許自己將所學貢獻給部落,持續城鄉共學,帶領學生更深層認識原住民議題以及土地規劃。再次感謝我的母校,我會永遠紀念你們對我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