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東華Facebook 東華YouTube 如何到東華
Banner_c1

彭明德

學歷

國立東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碩士
現職(或退休前職務)

彭明德藝術工作坊負責人


經歷

曾任花蓮縣縣議員、壽豐鄉鄉長、花蓮洄瀾詩社、美術協會、書法學會、花蓮粥會、彭氏宗親會、    花蓮縣客屬會、兩岸文藝交流協會擔任要職及理事長。


傑出事蹟

彭明德先生以大學同等學力認定標準第7條招生報名111學年碩士班甄試錄取藝術與設計學系,並於111年2月提早就讀,以78歲高齡就讀碩士班,在學期間認真研讀創作, 114年1月通過論文口試,以81歲高齡取得碩士學位,充分展現活到老學到老的學習典範。
此外,彭明德先生對於花蓮藝文推廣與成就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本人獲獎無數,曾獲花蓮縣文化薪傳獎,更榮獲第64屆中國文藝獎章(水墨類)。洄瀾美展作品《猗猗綠竹雀聲喧》及水墨《梅花傲骨真君子,幸曉金雞樂太平》獲文化局收藏;《魯閣攬勝》書法花蓮縣政府典藏;《歲寒三友》湄洲媽祖畫院典藏;《富貴長春大吉》北京世界藝術家聯合總會典藏。其藝文成就值得推崇。

得獎感言
承蒙母校東華大學藝術學院碩士班推薦,得以參與本屆傑出校友選拔,能榮獲第八屆傑出校友殊榮,深感無比榮耀。這不僅是對我個人努力的肯定,更是對母校多年栽培的最佳見證。

母校佔地二百五十一公頃,校園遼闊、綠意盎然,學習氛圍恬靜而富含人文氣息,被譽為東南亞規模最大的校園之一。師資優秀,治學嚴謹,為學生提供理想的學習環境。多年來,母校孕育無數專業人才,遍布各行各業,服務社會、貢獻國家,深獲各界肯定。自民國八十三年創校以來,歷經艱辛奮鬥,尤感念首任校長牟宗燦博士的遠見卓識與辛勤奔走,為今日的成就奠下堅實基礎。

回顧民國七十六年間教育部宣佈籌建之初,各鄉鎮踴躍爭取設校。縣府提出多處候選地,包括德興運動場、防空學校、新城北埔防風林、鯉魚潭畔、志學吳全現址及鳳林兆豐農場,其中兆豐公司更允諾捐地五十公頃,競爭可謂激烈。我有幸當時擔任壽豐鄉長,得以盡一份心力,向上級單位陳報地方殷切期盼,並邀請勘察小組實地視察,親自簡報壽豐的優勢。

壽豐距市區僅十公里,交通便利,土地屬砂礫地,地權隸屬退輔會及台糖,取得較為容易;地方人士亦展現高度支持。我並承諾全力協助徵收,動用鄉公所預備金先行開闢便道,同時向縣府及水利單位爭取經費,以完善建校條件。加上台九線公路直通現址,交通更為便捷。最終,憑藉地方的誠意與決心,壽豐終獲籌備小組青睞,順利成為校址。能在母校創建過程中盡一份心力,並見證其茁壯成長,至今仍深感欣慰。

今日已逾三十一年,校務持續發展,不僅培育大批優秀學子,更有效解決在地就業問題,推動地方產業與文化進步,成為促進花東繁榮的重要力量。母校的辦學績效廣受社會肯定,更逐步邁向國際卓越大學之列,令人由衷驕傲。

此次能獲此殊榮,我滿懷感激。這份榮耀屬於母校的栽培與同學的支持。未來,我必將更加努力,持續精進,以實際行動回饋社會,不負母校所託,並為東華再添榮光。

瀏覽數: